古今相承 诗书笔墨能致远
常熟古里,最是以铁琴铜剑楼闻名遐迩。
铁琴铜剑楼始建于清朝乾隆末年,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,因楼主人瞿绍基收藏有“铁琴”“铜剑”而得名,楼内总藏书量一度超过10万册。这座楼既见证了瞿氏世代爱书、藏书、护书、献书的杰出事迹,也象征着古里赓续不断的书香文脉。每年秋季,藏书楼集中晒书,特有的书卷味弥漫全镇。
书香氤氲中,古里走出了一批知识分子、书画名家。从常熟走出国门的何江,是一名职业画家,2016年回到家乡常熟。闻书香而起意,他把自己的落脚点选在了古里,经营起一家二手书店。
这是一座枕河而居的雅致小楼,距铁琴铜剑楼不过百米远。推门而入,直达天花板的藏书架上随意摆放着若干古旧书籍。抽取其一,纸张微微泛黄,镌刻着岁月的痕迹。何江就在这里读书、写字、作画,捧一本书、铺一张纸、执一支笔,提腕运笔,起承转合,落款钤印,让书香与墨香融为一体。
铁琴铜剑楼赋予了古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然而将目光聚焦当下,在各类“文旅种草名单”中,古里尚属“新秀”。
铁琴铜剑楼
“书香古里”如何焕发新光彩?答案已然明了。起于书而发于书。古镇游“以书香为景”,古里称得上是开风气之先,而且卓有成效,影响深远。
古里镇以铁琴铜剑楼为原点,整合徽州会馆、文昌阁、稼轩堂、东湖书院等历史遗存,建成全国首个以知识旅游为特色的铁琴铜剑楼历史文化街区,引进了初见书房、知识餐厅、知识旅店、明堂美术馆酒店、不厌文创、石榴家亲子文化营地等国内新锐文化力量,以文博展览、新书作家分享、大咖讲座等形式为百姓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,唱响了有关科教、文化出版、知识普惠的“书香为景”的古镇游文旅大戏。
从街区向外延伸,农家书屋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点、复兴少年宫等文化阵地遍布全镇,是承办读书会、书画公益课、书画名家采风行等各类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。古里镇的“阅读节”“书画节”不但有镇办的、部门办的,甚至还有学校办的、村办的,全镇涌现出一大批读书之家、书画之家。“书香”与"墨香”越发浓厚。
中西相融 文化联姻添新意
仍旧从铁琴铜剑楼说开去,这座文化地标已经漾开一圈圈“文化涟漪”。毗邻而居的常熟中医药博物馆古色古香,而对面一家名叫“乐吔”的咖啡店则时尚新潮。在这里,中式的传统古典与西式的风情浪漫相互交织,达到了一种中西相融的奇妙平衡。
乐吔咖啡
丰富和扩大“书香古里”的内涵及外延,古里镇显示出一种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。这从“中药香”和“咖啡香”的调和中可见一斑。
常熟中医药博物馆是全国首家县级综合性中医药博物馆,创建于2008年11月,原址位于常熟市中医院。今年8月底,新址迁至古里,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,旁设约1000平方米的中草药植物园,馆内藏品超600件(套),展出中医药标本超300种。
国医馆与常熟中医药博物馆相邻,一体化运营,二者组成的中医综合体融合了中医药文化参观、科普教育、研学体验、中医衍生品售卖及中医健康服务,是古里镇“中药香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中医综合体在古里镇呈现,促成了中医药文化与藏书文化的“文化联姻”。古里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王宇说,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,古里镇将以此为起点,围绕“诊疗+研学+中医+旅游+文创”,做精做强中医药文化研究,做广做远中医药文化传播,做实做优中医药健康产业,擦亮虞山医派中医药文化品牌"金名片”。
研学、旅游、文创……这一系列关键词是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素,不论中西、不问来处,均为古里提升城镇发展能级起着重要作用。
中医药博物馆的投运与“乐吔”咖啡店的开张几乎是前后脚的事。“乐吔”是古里镇首个自创的本土特色咖啡品牌,将与云南咖啡主产地展开深入合作,向上游延伸至咖啡种植、咖啡生豆精制产业,并联合专业的食品学院研发更先进的咖啡生豆发酵技术,打造独具特色的标志性饮品。
依托“乐吔”咖啡本土特色品牌,古里镇将逐步建设占地5000平方米咖啡研学生产基地及销售展示中心,布局集生产、制作、销售、文创等于一体的咖啡全产业链。通过研学旅游,让学员亲身体验从咖啡豆种植、摘取到烘焙研磨萃取的全过程,了解咖啡文化历史,提升咖啡品鉴能力,以沉浸式、参与式旅游业态,打造差异化、个性化旅游产品,培育品质消费新动能。
城野相映 稻花香里说丰年
科技感十足的稻田光影艺术节刚刚落下帷幕,忙碌的坞坵人又马不停蹄投入到秋收作业中,阵阵稻香沁人心脾。
提及古里镇的“稻香”文化,便要从坞坵村说起。坞坵村拥有总面积1.5万亩、集中连片规模5800亩的万亩优质稻米基地,是国家标准化农业示范基地、国家级优质水稻标准化示范区。近年来,这个农业大村做足田间文章,全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,积极探索“稻田+”生态循环项目,走出了一条生态、绿色、可持续的发展之路。
坞坵高标准农田项目
依托深厚的文化历史及国家级稻米基地的农业优势,坞坵村建成了数字乡村展示平台、乡村振兴馆、米业加工及智能化仓储项目以及与旅游配套的道路、景观、服务接待设施,打造了具有坞坵稻香文化特色的农文旅综合体坞坵稻乐园,陆续引进了餐饮、娱乐、民宿等项目。
为期一个月的首届“夜趣·坞坵”稻田光影艺术节是坞坵村“稻香”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。在光纤灯阵、古韵廊桥、梦境禾乡等如梦如幻的场景中,一场场户外音乐派对、露天电影、篝火游戏等活动火热开展。
“坞坵村还传承了白茆山歌这门悠久厚重的地方艺术,是劳动人民在农业劳动之余即兴创作的歌曲,具有浓郁的江南农耕文化特色。”古里镇副镇长,坞坵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唐青说。
白茆山歌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、姑苏吴歌的四大嫡系之一。为传承发扬山歌文化,古里镇在红豆山庄景区内新建了白茆山歌馆,集中展示古里独特民间艺术文化。
在古里红豆山庄,还有钱柳纪念馆、小蛮腰、浪漫心岛等景点。在这里,游客既能品味钱谦益和柳如是的爱情故事、接受白茆山歌的文化熏陶,又能体验精彩刺激的游乐项目,感受速度与激情。
以铁琴铜剑楼历史文化街区为起点,古里镇连点成线,加快构建“一轴四片区”的文旅产业布局,让红豆山庄、田园综合体,以及波司登工业游、李市古村游等如颗颗明珠,大放异彩。既不失古镇野韵,又不乏潮流新趣。古里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正在稳步提升。
“我们将紧扣古里工农文旅发展定位,持续深化‘五香’内涵,进一步做深内容、提升美感、丰富业态,让文化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,造就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古里。”古里镇党委书记谈晓华说。
来源:常熟市古里镇、"学习强国"苏州学习平台、新华报业网
----------------------
制作 曹宇
编校 延晨 徐蓉
一审 桂艳 张莉
二审 肖东
三审 晖军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